这是一部让人真情流露影片,我一鼓作气看了两遍,每次都是饱含热泪,虽然很质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如一股涓涓细流,慢慢滋润着我的心田,荡涤着我的灵魂。
《第一书记》讲述的是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任职期间,他一心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乡亲们求富裕,奔小康,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的感人事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把小岗村当做一个舞台,实现着自己的抱负,忙碌着,辛苦着,修路、盖房、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着民心。
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关注着群众的日子是否过得富裕。在去小岗村上任之前,就对小岗村情了如指掌,哪个村民叫什么名字,家境怎样,都能如数家珍,他把村民们当成他自己的亲人、家人,却无暇顾及家中的老母、妻子和女儿过的怎样,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
来到小岗村,面对复杂的村里问题,他着手一桩桩解决,首先是让老一辈的三个领导干部团结起来共同筹谋如何让村民们共同致富;村里集体的铲车被个人占用多年,他想办法拿回铲车,用在为村民们修路上,并发挥村民的特长,让他负责村里饭店的经营;老干部们认为土地是村民们的命根子,为办工厂占用土地,不同意,他挨个做工作,告诉他们只是优化耕地,并不减少耕地面积,并且有了工厂和旅游点会带来翻几倍的收入,高科技种植法能使粮食增加几倍的产量;孤寡老人不愿迁坟,她就将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般对待,使老人感动,自愿同意了将丈夫和儿子的坟迁走;为了方便村民,他不辞辛苦,亲自上北京找到铁路部长和分管主任们,好话说尽,得到了部长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小岗村村民们盼望了几十年的愿望……
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一座铁路上面的高架桥,一顿热闹特殊的年夜饭,一次次挽留的红手印,都是是一座座巍峨的丰碑,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深深地烙印人们心中……
他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了小岗村村民的心里,他为小岗村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已深深镌刻在了村民们的记忆里,镌刻在我们记忆里。他虽然走了,但小岗村还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们都在……
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要立足岗位,心系患者,服务为民,以沈浩事迹为榜样,以沈浩精神为动力,牢记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掌握沟通技巧,缓解医患矛盾,赢得病人的信任,赢得社会的尊重,在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中,走在前列,对自己严要求,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廉价、便捷,更一流、更优质的服务为使命,以为患者排忧解难为己任,争做一名让群众满意的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