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结友谊 藏汉一家谱新曲
时间:2012-10-23 点击:

对口支援 藏汉一家

 

对口支援 藏汉一家

 

对口支援 藏汉一家

 

 

      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我和妇产科医生谢艳、放射科医生姚水成按照医院党总支部、行政的要求,积极响应卫生部“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号召,肩负医院领导和全院职工的重托,告别亲人,离开家乡,奔赴马尔康,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医疗技术援藏之行。我院对口支援的两所乡医院是沙尔宗乡中心卫生院和草登乡中心卫生院。

    到了目的地,经卫生院同仁们介绍,我们了解到,沙尔宗乡卫生院服务人口2000多人,在院上班医务人员5人。草登乡卫生院服务人口3000多人,龙尔甲乡的居民也常到这里就医,流动人员也较多,上班医务人员7人。两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去年底新参工人员。卫生院有照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及简单的检验设备,照光机闲置一边,都没有安装;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相对缺失;医务人员临床经验相对不足。了解了医院现状,知道了两乡医疗资源,我们不等不靠,结合两乡卫生院的实际,立即着手开展工作。

    我们到两乡卫生院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变医院面貌,打扫环境卫生,清扫卫生死角,给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舒适规范的就医环境。并且各种标识明确,流程清晰明了。如在洗手池上贴上洗手方法及步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拖布分区使用,并贴上标识;规范配药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布置及设施。

为了把闲置的照光机尽快投入临床使用,我们主动联系工程师安装。马尔康全县的乡卫生院都没有开展放射检查,放射诊疗设备购置多年,已经找不到生产厂家,但我们千方百计,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师傅懂得机型F30--IIC的安装,他在我们的再三恳求下,愿意翻山越岭来乡卫生院安装;并且现有电源也不符合要求,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卫生局分管领导联系,安上了专用变压器,提供了专用电源,照光机终于安装好了,终于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我们在开展工作中,根据两乡卫生院管理状况,按照医院管理有关规定,首先为他们建立和完善相关组织机构、制度及相关登记。如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等及各类制度,包括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制度、腹泻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肺结核管理制度及门诊日志、发热腹泻门诊登记等。经马尔康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对全县公共卫生工作检查,沙尔宗乡中心卫生院获得一致好评,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沙尔宗乡中心卫生院也成为马尔康县最好的乡卫生院。

    我们结合乡卫生院人员素质情况,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如: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卫生、放射诊疗相关知识、妇科常见病及诊疗技术培训。经过短期培训,拓展了他们的只是视野,提高了相关知识及业务水平。

在开展日常诊疗工作中,只要患者需要,我们均在所不辞。还记得那个深夜一点多,沙尔宗乡卫生院,一阵急促的声音“医生医生”和敲门声在寂静的夜中是那么的清脆,原来是山上一位产妇临产了,让我们去接生。我们穿上所有最厚的衣服,先坐长安车,走了一段公路,然后换乘摩托车爬山,由于山高坡陡,车直往下滑,我们赶紧下车,步行爬坡,在稍宽稍平的乡村土公路上继续乘摩托车爬行,一路上只听见摩托车的轰鸣声及耳边呼呼的风声,岩边的树木不时把脸给刮住,天很黑,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只是偶尔看见山中的点点灯光。有几次,我们真担心摩托司机带我们冲入深沟,好不容易到了山顶的寨子,翻栅栏,爬树梯,终于到产妇的家了,新生儿居然出生了,胎盘还没娩出来,我们赶紧给新生儿处理脐带,帮助产妇娩出胎盘,给产妇缝合会阴伤口。忙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三点多,产妇及家人很感激,也很好客,非得让我们喝喝他们的酥油茶,烤烤火,暖暖身子......那一刻,所有的劳累都化为乌有。等我们在回到医院,才感觉到全身肌肉疼痛和阵阵寒意袭来,但我们心儿是暖暖的,因为产妇母子平安,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还是一个深夜,还是在沙尔宗,一个食菌中毒的妇女被运到医院,虽然我们已经睡下,虽然高原的夜晚依然寒冷,虽然医院诊疗设施简陋,连洗胃机也没有,我们做了能做的所有救治措施:催吐,人工洗胃,输液加速排泄后,跟患者及家属沟通,让其转院,可他们就是坚决不愿意到上级医院,我们只有竭尽所能,密切观察着病情,积极处理,生怕病人有什么闪失。提心吊胆的一个夜晚过去了,病人没什么大碍,出院了。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病人及家属千恩万谢,直夸我们是“好医生”,我们也为能挽回藏族同胞生命感到欣慰。

又一个在草登乡卫生院的夜晚,还是急促的声音,一群人抬着一个血肉模糊的人奔到了医院。原来是名藏胞,酒后驾驶摩托车,掉下了悬崖,头皮严重撕裂伤。我们立即清创、缝合、包扎,并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护送至阿坝州医院去做进一步的观察及治疗。事后,政府工作人员及当地百姓对我们也是赞不绝口,患者及家属更是千恩万谢。自那以后,老百姓到医院来也常给咱们带些当地出产的蔬菜、瓜果来。

所有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太平常不过的了,只要有需要,就有我们的身影,我们在两个乡卫生院是二十四小时值班制,随时都在迎接病人的到来,我们的工作态度及医疗业务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藏区同胞的褒扬,称我们是“好医生”。

我们在两乡卫生院开展工作实践,对医务人员手把手的指导。如:放射体位摆放,中心线的选择,胶片摆放,不同部位的KVMAS的选择,胶片在暗室下的取出、显影、定影、漂洗等;外科伤口的清创缝合,妇产科的窥阴器的使用、安环、取环、接生及不同用途灭菌器械包的清洗、打包、灭菌。

    我们还在在沙尔宗、草登两个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利用病人就诊、来院体检等与居民接触的任何机会,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让居民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强化卫生意识,达到健康宣传教育的目的。

我们在当地全面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及义诊活动,在沙尔宗开展政府职工和全乡乡民健康体检,为他们测血压、心电图、照片、B超、血常规及内科体格检查等,附近大藏寺乡的村民们也来要求体检,我们都一一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草登乡中心卫生院期间,也与汶川巡回医疗队的同仁们一起,对全乡居民进行了一次大型体检,包括草登寺寺庙里300多名僧人也都做了体检,附近龙尔甲乡、康山乡的乡民也来体检。这让很多民族同胞首次接受健康检查,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了解,他们欣喜不已,对我们也感激不尽。

在沙尔宗乡生活的几月里,我们与当地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刚到沙尔宗乡不久,一个五保户老人家被火烧了,我们积极地捐款捐物,为其治疗,给老人精神上的安抚。

半年的在藏区——马尔康县沙尔宗乡、草登乡卫生院的对口支援,我们不遗余力的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真诚地帮助两乡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医院的管理能力,让藏族同胞享受到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尽自己绵薄之力。虽说,援助工作已经结束,但是那片广袤的大地,那里的灵山秀水,质朴的藏族兄弟姐妹,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成了我们永远的牵挂。有时间,有机会,我们一定将再回到那片热土,做他们的健康卫士,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再普藏汉一家亲新篇。